亚洲日韩女同无线码|日韩无码人妻精品视频|国产美女久久久亚洲综合|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97精品在线免费视频观看|人妻无码诱惑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无码一区二区桃花岛|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色视蜜臀

欄目導(dǎo)航

聯(lián)系我們

康氏文化研究會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長江路779號
電話:0377-63117878
郵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當前位置:首頁 > 康氏要聞

廈門市級文?!骺禒栱y墓暨《奉憲》石刻

瀏覽: 次 日期:2013-11-22

 

    同安豪山明代進士康爾韞逝世后,皇賜國葬,墓葬在今廈門市集美區(qū)坂頭水庫后風光秀麗的苧溪內(nèi)官寨的獅頭崙紗帽山東北面山上,為明代官葬墓,墓體呈“鳳字形”結(jié)構(gòu),外部為三合土楨墻墓圍,坐未向丑兼丁癸;寬8.7米,深6.5米。冢前豎立一塊厚實的長方形墓碑。碑高1.4米,寬1.03米;上鐫楷書碑文:“明賜進士中憲大∕夫山東兗州府知∕府前戶部云南浙∕江清吏司郎中我∕待康先生暨配累∕誥封恭人呂氏塋”共四十二字。豎分六行,由右向左、每行七字,每字約12公分;,碑前有石供桌,長2.3米,寬0.55米,高1米;

    一九九八年清明節(jié)同安豪山康氏后裔子孫清理祭拜明代進士康爾韞墓

 

    因該山坡極陡,故于墓前數(shù)米之處以條石壘砌成高墻護坡作為墓埕,墓體連墓埕占地面積約70平方米;在墓葬正前方近百米處的山案上,據(jù)說原立有翁仲石馬和石虎各一對,踞守兩旁。后當?shù)厝藗髡f石馬半夜會偷襲村民麥苗;隨著歲月的流逝,翁仲石馬和石虎早已遺失。

    在墓葬右下方約30米處的山石崙下山腰處,還豎立有一塊長約1米、寬約30厘米的墓葬封界碑石,碑石上以楷書豎鐫:“大夫封塋之界”六個大字,其下方還豎鐫:“分龍至此,周圍不許,不孝子孫,盜葬沖傷”共十六字,分四行,每行四字,由右向左排列。顯然是為墓葬風水分龍定界所為。

  此“大夫封墓之界石碑”在墓葬右下方約30米處的山石崙下山腰處

 

    明崇禎二年己巳,康爾韞墓擇葬于此,其親屬和屬下一行隨遷擇居于苧溪內(nèi),稱官寨社,此地離紗帽山約300米,可以直接觀望到進士墓葬。明末清初,遷居官寨的康姓與許莊盧姓同向葉姓購買山業(yè),后引致山業(yè)糾紛、乾隆五年、盧鑾、盧士訴至公堂,狀告康沐、康詩

    等造契謀蠱,弊占其世管山地樹木;至十五年,因雙方皆無山契為證而歷控未伸。乾隆十六年八月,盧又赴前任福建巡撫部院托籓某制憲鳴冤,后由福建分巡興泉永道憲隨奉吊案堂審:認定此山業(yè)為盧、康兩造之公共物業(yè),判對半分管;并將所判決的憲文《奉憲》文書鐫刻在官寨與許莊兩社之間的巨石之上,至今保存完好。<全文抄錄于后>

    清光緒末,豪山康氏因煙禍打死掃毒的掃官,被廈門水師提督派兵圍剿近達四個月之久;繼之又流行鼠疫,豪山康氏人丁驟減、族氣驟衰,時四千多族人僅剩四百多,官寨康氏族人因此回遷豪嶺。久而久之,古墓無人看護;繼之而來的抗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幸存的康氏族人又面臨著38年的戰(zhàn)亂,自身難保;解放后,隨著三反五反和文化大革命,大破四舊,所存族譜、世系等譜料,均被付之一炬,個別知情族老又沒敢提說,以致康爾韞墓址因此失紀。

    一九九六年底,康爾韞墓被盜,據(jù)說時至半夜,盜者連續(xù)三天以炸藥才炸開墓穴,村里人以為是獵獸的槍聲,后發(fā)現(xiàn)是古墓被盜炸。據(jù)說被盜走一只約25公分的玉馬及其它隨葬之物,盜者一時得利、富甲一方。但如此之舉,其好景可想而知!此后,消息傳到豪山,康氏族人遂趕至官寨查找,方知是豪山明代進士——康爾韞墓。

 

 

    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顏立水、洪文章、林水碧、康煥榮四人到實地抄載《奉憲》石刻

 

    一九九七年清明節(jié),族老康水錠和康福川、康金惠等帶領(lǐng)族人前往墓地進行修整和祭掃。 此后,余于策劃重建慈云巖大雄寶殿的同時,得到縣文化局長顏立水、縣文管會主任洪文章和好友林水碧等人的大力支持,連續(xù)幾天查閱《同安縣志》有關(guān)記載,并幾次驅(qū)車前往墓地進行考察,抄載《奉憲》石刻篇文,后繪圖撰文,呈文申保,得到市長洪永世和市文管處領(lǐng)導(dǎo)以及有關(guān)專家的重視和支持,康爾韞古墓終于一九九八年六月公布定為廈門市級文保;當年十二月鐫刻文保碑,一九九九年二月二日,廈門市文管處陳可強處長一行親臨墓地為康爾韞墓豎碑立保,市文物鑒定處處長江林宣先生和文物鑒定專家鄭東先生還親手為文物碑揭碑儀式揭碑,并監(jiān)督立碑工作至完成;

    廈門市文物鑒定處長江林宣先生和文物鑒定專家鄭東先生兩人為康爾韞進士墓文保碑揭碑

 

 

   

    在揭碑大會上,江林宣先生代表市文管處發(fā)表文保講話,接著由康氏族長康水錠代表族人講了話,最后由康煥榮對進士生前事跡和簡歷作了總結(jié)和匯報??禒栱y墓市級文物保護碑安立在墓葬右前方的山腳處,文保碑的正面署名“明康爾韞墓,一九九八年六月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廈門市人民政府。公元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日。”其背面鐫刻著“康爾韞(公元一五九一 —— 一六二九年),又名我待,廈門市同安豪山人,明萬歷進士,歷任戶部郎中,山東兗州府知府等職,為官清正廉潔,勤于政務(wù),因積勞成疾而早逝。該墓始建規(guī)模較大,現(xiàn)僅存之墓體保存較好。保護范圍:墓葬本體。”由于康爾韞墓葬地處廈門市集美區(qū),故由集美區(qū)文管會負責文保管理。

    康爾韞進士墓榮獲市級文保,是廈門市政府和市文保工作者對保護國家文物工作的認真負責和高度重視,也是我們豪山康氏家族的榮幸和驕傲!它將給坂頭水庫森林游覽區(qū)增添一個人文景觀;作為進士

    康爾韞的康氏后裔,我們有責任保護好該文保墓葬。對于那些肆意破壞該文保的不法行為和現(xiàn)象,我們將依照國家的文物保護法律和法規(guī),給于堅強有力的打擊! 

     <附> 、苧溪內(nèi)今許莊小學(xué)校門口清乾隆斷案憲文石刻

 

 

    苧溪內(nèi)許莊小學(xué)門口巨石之上的《奉憲》石刻憲文

 

《 奉   憲 》

 

    本憲康沐、康詩等,造契謀蠹,弊占盧鑾、盧士等世管山地樹木。

    乾隆五年至十五年歴控未伸,越十六年八月內(nèi)、赴前任福建巡撫

    部院藩□制憲鳴冤,奉發(fā)福建分巡興泉永道憲。白□查訊,隨奉吊案,提犯於十七年八月初三日,堂審:山地樹木,奉斷對半分管,縣承張達掌嘴,當堂立讞:查康,盧兩姓所繳山契,均屬年久無征,但兩家各繳葉姓原契為據(jù),則此山為康、盧公共之物業(yè)。盧契已抹銷,康契亦抹銷。著原卷協(xié)同該地保鄉(xiāng)老、及兩造族長到山周圍,丈明所存樹木,逐一查明勻配:近盧墳者歸盧,近康墳者歸康,山地照現(xiàn)在葬墳處所,不拘斜直,只要及近、均勻各半分管。插立界石,書明丈尺,造具清冊二本,各畫押報繳蓋印,以杜日後爭端??h承張達另候發(fā)落。

   憲差黃名登、地保劉秉義、鄉(xiāng)老劉日淑、兩造族長盧月淑、康潔淑等尊憲,同到盧、康公山周圍、踏明均分:以牛心石、官寨、客仔嶺至狗湖尾、中崙垂下、羊桐崙脊分水,琢書界石。南面一帶有康墳,亦有盧墳,其山地樹木分為康管;豬母運、釋迦堋、紗帽山內(nèi)有康墳,

    亦有□墳,山地亦分為康管;又以狗湖尾、中崙垂下、羊桐崙脊分

    水起,至觀音崙及龍溪山一帶,系盧墳、盧姓住屋,山地樹木、分為盧管所有;樸船崙等處山地有盧墳,亦有培植松木,亦分盧管。登明冊內(nèi),造具二本繳報道憲親裁。現(xiàn)奉印發(fā)二比承領(lǐng)管業(yè)績,奉搬行。

   縣主太老爺明新,為賂蠹情確等事,奉前任巡撫部院潘 面發(fā):該縣保民盧鑾等告康沐等爭山一案到道,業(yè)行該県檢送原卷,前來當堂鞠訊,查驗盧、康兩姓所繳山契、俱屬明季葉姓出賣,年遠無征,其中界址亦難遽定。後因該山栽插木槙長大,彼此互爭,曆控不休,則此山從前當為盧、康公共之物業(yè)。盧契已經(jīng)抹銷,康契亦抹銷。附卷隨著原卷,協(xié)同該地保長、鄉(xiāng)老並兩造族長到山周圍,丈明所存樹木,逐一查明勻配:近盧墳者歸盧,近康墳者歸康;山地樹木,照現(xiàn)在葬墳處所,不拘斜直,只要及近,均勻各半分管,插立界石,書明丈尺,造具清冊二本,各畫花押,報繳蓋印,以杜日後爭端。去後續(xù)保長劉秉義,鄉(xiāng)老劉日淑、族長盧月淑、康潔淑等到山分界,造冊繳查,

    並報盧、康兩姓各具遵依。前案效此,餘將遵依。存卷造繳山冊,印發(fā)二比,各執(zhí)為據(jù)外,所有吊查縣卷,並盧抹銷契單合就發(fā)回。為此牌仰,該縣官吏照依事理,即將發(fā)來原卷計一十六宗,並盧抹銷契單,推批與三帋遵查收存案,以杜兩姓日後爭端??h承張達控改卷字,所即重責二十板發(fā)落,報查本案。

 

                     乾隆十九年三月  日著語  白  昌書

                           <豪山康氏第廿三世裔孫義興重抄于戊寅年清明節(jié)前后>

======================================================================

【注】: 該【奉 憲】案卷文書鐫刻在苧溪內(nèi)官寨與許莊兩社之間<即今許莊小學(xué)門口>的一巨石上,文書字幅高2.24米,寬1.45米,楷寫,現(xiàn)狀完好。巨石無字的另一側(cè)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曾被當?shù)匾焕锶髓忛_採石料,但因當即不幾天內(nèi),妻、子具折,而棄之未續(xù),留作史鑒。

《奉憲》石刻文書從清乾隆十九年歲次甲戌(1754年)保存至今,已有259年。它記載著清乾隆時期大清皇朝的官場法制和古同安縣府審理案件的真實過程。是考溯清代府衙辦案歷史的寶貴材料,具有相當?shù)臍v史研究價值。

以上資料,余在1998年初申保同時,已呈文到廈門市文管處保存。九八年初夏,廈門市市長洪永世先生在審批前,曾親臨此地對康爾韞墓葬和《奉憲》石刻進行仔細的審查和核對;今特將此資料發(fā)布于網(wǎng)上,讓我們康氏族人共同賞讀。

 

                                      —— 康煥榮 寫于癸巳年 季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