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康氏能勝公后裔于清朝道光年間建以奉祀十四世祖能勝公之香火堂,因年代久遠(yuǎn),風(fēng)雨剝蝕,業(yè)已殘破。族人見之憂心,遂倡重建之議,迅即捐款集資,推舉康子葵、康子驥兩人主持,擇辛卯(公元二零一一)年四月十六日吉時興工,就原址拆舊建新,于同年九月十九日落成,晉名康氏能勝祠。為慶落成入伙,康子球題聯(lián):“脈接龍江河口長衍慶,枝發(fā)達(dá)村康屋永繁昌”
祠堂入伙慶典活動規(guī)格高,儀式全,影響大。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遙贈“木本水源” 金匾和“康姓圖騰”祝賀,廣東康氏文化研究會贈送“康氏始祖康叔像”致賀,南海高明宗親贈送“京兆延芳”賀匾,江門陽江宗親贈送“萬世安康”賀匾,云浮市康氏文化研究會贈送“祖德護(hù)蔭裔孫繁茂”錦旗,封開縣康氏文化研究會贈送“自立自強(qiáng)增我族威”錦旗,貴州宗親贈送美酒祝賀。參加慶祝典禮活動的有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廣東康氏文化研究會會長康普華,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香港宗親康命德,河南南陽、貴州金沙,廣東佛山高明、江門、肇慶封開、高要、云浮郁南河口等地二百多宗親蒞臨慶賀。場面隆重?zé)崃?,喜慶吉祥,因作歌以詠之:巨木千丈回顧根柢,長河萬里感念源起。
龍江河口舊脈新枝,達(dá)村康屋我族福址。
德載能勝達(dá)村開基,正文以文康屋肇始。
世代相傳歷世十二,人丁興旺葉散各地。
人才輩出鯤鵬展翅,忠孝存心維護(hù)祖祠。
傷其殘破慷慨捐資,重建一新莊嚴(yán)華美。
入伙告慰先靈有依,慶典隆重八方來儀。
喜我山鄉(xiāng)罕此盛事,載欣載譽(yù)立碑銘刻。
祈愿吾祖垂蔭垂庇,親和族眾永存高誼。
激發(fā)后人龍舞鳳飛,瓜瓞萬代綿延桑梓。
康有烈 撰文
公元二零一一年九月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