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由河南省炎黃姓氏歷史文化基金會、香港文匯報、世界華商聯(lián)合會共同主辦,香港河南中原同鄉(xiāng)會協(xié)辦的第一屆中華姓氏文化博覽會在鄭州河南省博物院舉行。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以“姓氏文化”的名義大規(guī)模集中展示中華姓氏文化最新最全研究成果的博覽盛會。河南省文化強省及文化體制領導小組副組長、原省長助理盧大偉,省人大原副主任、第一屆中華姓氏文化博覽會組委會主任賈連朝,香港文匯報中原分社社長程相逢,世界華商聯(lián)合會主席余勇,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及扮演毛澤東的特型演員康天蛟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姓氏文化是河南重要的文化符號。中原大地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fā)祥地之一,也是眾多姓氏產(chǎn)生、發(fā)展和興旺的祖庭故里。在當今人口最多的100大姓中,即有77姓起源于河南,98姓的郡望存于河南,中原尋根已成為河南獨一無二的文化品牌,也是河南走向世界的國際名片。
博覽會的主題是:萬姓同源、愛我中華、民族昌盛、共筑和諧。參展內(nèi)容涵蓋三方面:一是中華姓氏的整體概述,主要包括中華始祖三皇五帝,以及中華姓氏的產(chǎn)生、發(fā)展、遷徙等的演變軌跡和現(xiàn)在的分布概況;二是重點展示現(xiàn)在前三百大姓的基本情況,包括每個姓氏的源流、始祖、先賢、宗族文化以及傳播遷徙和歷史遺跡等;三是三百大姓以外的姓氏狀況,包括形形色色的姓氏、古今稀有姓氏、少數(shù)民族姓氏以及復姓姓氏等。
博覽會通過展示眾多家譜、族譜、族規(guī)等珍貴文化史料,向參觀者展示了中國多個民族姓氏的淵源、祖姓、搬遷分布等情況。主辦方介紹,主辦姓氏博覽會的目的,是讓更多人知道自己姓氏的來源和含義,了解中華姓氏文化。
本屆博覽會吸引了多家海內(nèi)外姓氏宗親組織、圖書館及姓氏文化研究機構(gòu)參展,展期從4月2日到7日,整個活動免費向社會開放。恰逢清明三天假期,參觀者人流如潮。
中央電視臺、河南電視臺、香港文匯報等眾多媒體對博覽會進行了報道。
中華康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康萬里受獻堂會長的委派,率團參加了本次博覽會,展出了康氏圖騰、各地族譜及康氏文化研究會概況展板。
舉辦方表示,第一屆中華姓氏文化博覽會的開幕,標志著已經(jīng)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今后還要一屆一屆地辦下去,并且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要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越辦越好。
據(jù)悉,鄭州是本次博覽會的第一站,還將在河南全省各地市進行展出,不久將走出中原,在全國各城市及港澳臺海外巡展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