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三百多年前的某個夜晚,一代才子納蘭性德在隨康熙皇帝出行的營帳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思鄉(xiāng)的愁緒書寫了傳世的名句,但是,才子文人的情懷并不能領會到一代圣主的豪情與大志。雖一路同行,但納蘭卻不明白這將是一次何等意義的出行,因為,他們的目的地只有一個————長白山。
1682年,8歲登基,14歲親政的愛新覺羅玄燁完成了擒鰲拜、平三藩的艱難使命,將大清王朝從危機中挽回。他歷經了一場又一場的生死較量,戰(zhàn)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強大敵人,終于奠定了一個王朝的穩(wěn)定根基,從此開始了一個王朝的圣主偉業(yè)。然而,他始終相信,這一切勝利,都是有賴于祖先的庇佑,來源于那滿清的龍興之地,那座聞名已久的傳說中的圣山。 康熙眼中的長白山是神圣的,他對長白山是無比崇敬,故而,即使千山萬水、風霜雪雨他也一定要來朝拜。
懷著不一樣的崇敬之情,帶著對長白山一知半解的了解和對滿清王朝若干復雜的情感,我也來到了傳說中的長白山。
2月的延吉,依舊是風一更,雪一更,卻沒有納蘭才子的幾許憂愁,也無康熙大帝的滿懷豪情。半為游玩半探究竟的我,同著幾十個可愛的同學在導游的帶領下滿懷歡心地向長白山主峰駛進。
說到長白山,自然最先想到的也就是天池了。一路上議論的也都是天池,話題就是“看得到還是看不到”的問題。導游說了很多,有它的歷史,比如說某位領導人看過后留下了“不登長白山終生遺憾”的話,又比如某某領導人四次來看都無果,第五次在女伴的陪同下終于一睹究竟,還有什么“棒子國”人總說天池是他們的之類云云??傊?,一路笑侃著時間過得很快,眼看就要到長白山主峰腳下了,導游說不能陪我們上去了,能不能看到得看運氣,然后笑著說道:“我?guī)У膱F八成都看到了的。”留著一點兒懸念,我們坐上了越野吉普,一路向著主峰行駛。
上山的路可真是險,坡都是很陡的,路也是九曲十八彎,還帶著漫天飄落的雪花,有時連前方的路都看不清。不過,有趣的是一路上隨著海拔而變化明顯的植物帶,更有趣的是司機師傅那有趣樂觀的性格。面對著結冰的地面,頗有風趣的他果斷地與我們玩了回“漂移”。一路上和我們聊了很多。當我們小心地問道能否看到天池時,他果斷地告訴我們不能??次覀儾徽f話,他又說道:“是什么就是什么,坦然面對嘛。來了一趟,沒看到也不遺憾了。”簡單而自然的話,卻讓我感到了他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深刻的人生道理。
很快就到了頂峰了,亦步亦趨地挪向主峰的觀景臺。早已將能穿的都穿上了,在寒風冷雨的吹拂下還是不覺地瑟瑟發(fā)抖,臉上有如刀割。登上觀景臺,漫天飄舞的細雪和白茫茫的山地,偶爾裸露出的幾塊黑色山巖,整個世界仿佛一幅宣紙上畫好的水墨畫。但是,水墨畫又豈能有這樣的勁道和力度?有人指著眼睛的正前方說那就是天池,于是放眼望去,在山的對面(說是相距有500米),一山之下是白茫茫的一片平地。不知是被下雪凍住了還是被滿天的細雪遮住了,與想象中的天池大相徑庭。不過估計位置是錯不了吧,就在那個位置了。于是掏出相機拍了一張照,還未來得及拍第二張,相機馬上沒電而罷工了。
于是乎,不能拍照留念的我,便只能更多地將這難得的風景拼命裝進眼球。佇立在主峰上,我直直地望著前方,俯視著那個定然是天池的地方,但是其實看不到什么,真如看水墨畫一般需要點想象。
“無象即萬象”我突然想到了這句話,于是,漸漸地一切便在我的腦海中自由浮現(xiàn),我想到了幾百年前的眼前:一汪澄澈明凈的圣水靜靜地趟在這人跡罕至的高山上,一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帶著幾多的情感,靜靜地獨立在這水邊。此刻,他感覺好像回到了家,他好像可以盡情地向這湖水傾訴著一切,而這湖水似乎也聽懂了他的一切。雖已是九五之尊,乾綱獨斷,但在這湖邊,他卻像一個小孩。這湖水,孕育了他的祖先和帝業(yè),保護著他們的王朝,也將繼續(xù)庇佑他和他的子子孫孫??赐炅?,拜完了,傾訴完了,他又兼程返回了他的位置。然而,心中從未淡化過對這方水、這座山的神圣感情。在往后的日子里,他又多次來到了這里,并且早早地下令保護這座滿清龍興的圣山,于是,幾百年后我們也有幸目睹到這眼前和身后的一切。
康熙的帝國慢慢在腦海中散去,我聽到了隆隆的飛機聲。又是一位英明的領導,坐在飛機上大筆一揮。于是,一半的長白山,一半的天池屬于了友好鄰邦,奠定了一段偉大的友誼,卻也惹來了一些麻煩。聽說常有韓國游客過來看天池,看到以后就會感激涕零地俯首膜拜,那情形真讓人產生不好受的感覺,好像自己的家園被別人認做故園。
忘卻了身邊的寒風帶來的刺骨感,卻不能忘卻了時間,不得不隨著大隊下山去了。下山后見到了導游,我和他描繪我所看到的真實的景象,問他是不是凍住的天池,他說是的,我說:“那我算看到了?”,他也像司機師傅楊自然地說:“是,看到了。”心里還是有點小小的欣慰的。
在山腰處,我們在一個景點前自由活動一段時間。我們在一處小溪水流過的地方解散了,沿著溪水的上游,有一條蜿蜒連綿的棧道。沒有什么人,我索性就隨著棧道,一路沿著小溪往前走去。越往前走,人越來越少,而水流聲則更加響亮了。漸漸地,后面的人群越來越小,路也越來越陡峭而不好走了,走起來很費勁,感覺也沒有什么景觀,有點想放棄了。不過,那更加響徹的水聲還是讓我始終心有不甘,還是繼續(xù)往前走吧。走著走著,就沒有路了,是平坦的一片厚厚的雪,只有聲音指引著方向,帶著一探水源的想法,繼續(xù)踏雪往前走。走到一個地方,突然水聲變得純正單一了,不覺停下腳來,仰頭一看:一條水鏈從天而降,宛如一條白龍,在蜿蜒陡峭的山巖間自由穿梭,一直接到地面,然后呈一條極美的曲線綿延而去。危乎高哉!何其壯也!仰視著它的壯麗,后退幾步,四下望去,看到一塊石碑上寫著“長白山瀑布”,心中頓時感慨萬千。驚嘆于它的美,更高興的是此時此刻此地,我是唯一的一個人!如果沒有那一番艱難的路程,又怎會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這樣的壯美呢?如果不是偶然所得,又怎么會這般驚喜呢?我覺得此刻,天、地、人是完美的一個整體。獨立在廣袤、白靜、平坦的土地上,四周是環(huán)繞的山,頭上是天池上流下的圣水,地下是只有我腳印的雪地,仍不住地朝著四周的天地大喊了一聲。實在快意!也許,就是幾百年前的這樣一聲大喊,遼東的鐵血漢子躍馬揚刀,以他們的英勇和果敢,踏著響亮的鐵蹄,刺破烈烈寒風,跨上了一場改變歷史的征程。從此,他們走出了白山黑水,入主了廣大中原,山野之民,未開風華,不通禮樂,卻以此統(tǒng)治整個中國二百多年!
為何一個這樣的民族可以戰(zhàn)勝并統(tǒng)治一個偌大的國家如此之久,我其實是帶著這樣一個問題踏上這趟東北之旅的。東北,特別是長白山,一直以來都是滿清的龍興寶地、被視為龍脈所在,是無比神圣的。幾百年過去了,滿清以它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身份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這條龍脈,卻依舊如故。我想,一座山,一汪水,本不存在什么龍,只是山川的靈秀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人,感化著人。白山黑水,冷冽寒風,造就了東北人骨子里的剛毅與果敢,所謂的真龍便是一個民族的理想追求和堅強不屈的奮斗精神!
隨著清朝的入主中原,這條“龍”早已從東北大地上走出,騰空而化為云雨,滋潤著整個中華大地。這座山、這汪水、這條龍,與中華大地的所有河流、山脈融匯在一起,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華民族!
(作者 康思齊,系暨南大學在校學生)